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权收取的,用于补偿政府提供无选择的普遍服务所需的费用,解决的是政府无选择的对
公民普遍提供服务的费用补偿和在政府服务中“免费搭车人”问题,例如用于支付
公务员工资。交纳税收与取得服务不存在一手交税一手取货的直接对应关系,纳税人交纳税收的高低与享受政府服务量也不直接对应。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权强制力收取的,解决的是收益再调节问题。
可见,
土地出让金(地价)、税、费是三个不同的范畴,理论基础、收取依据、收取标准、调节目的、所起作用等均不相同,三者需要相互配合,不能相互替代,这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款,解决的是土地市场配置和土地产权交换问题,出让金高低取决于土地市场供求关系;而不动产税(物业税)则是政府以政权强制力对使用或者占有不动产的业主征收的补偿政府提供无选择普遍服务的费用,目的是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保有成本,促进集约利用,解决的是收益再分配问题。因此,不能互相替代,开征物业税并不会也不应该取消土地出让金。
二、我国土地价税费体系改革完善的方向应当是:清费、明价、完税
我国当前的土地税和费基本都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设置,当前我国土地价、税、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系混乱。价不清,不能体现市场交换价格;费过多过滥,费大欺价;土地税收体系不合理。现行土地税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时期不鼓励土地流动,因此税制设置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土地流转环节的税种多、税负重,包括
营业税、
契税、
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
印花税等,占到价款的20%~30%,客观上限制了土地流转和市场配置;土地保有环节基本无税,对少数单位、个人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缺乏经济制约,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价税费体系改革完善的方向应当是:明价、完税、清费,而不是取消土地价格。清费即清理各类土地收费,只保留政府为特定
公民群体提供特定服务所需而收取的费用,如土地登记费等,其他土地收费全面清理。明价,通过完善土地市场,大力推行招标
拍卖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规范协议出让,形成市场决定土地价格的机制。完税,完善税制,归并土地流转环节的土地税种、减轻税负,可以考虑取消土地
增值税等,鼓励流转;提高土地保有环节的税负,建立资源占用的约束机制,适时开征不动产税(物业税),提高土地保有成本。